肖越凡
深圳
博士后研究员,英国华威大学政治学博士
评分: -
响应率:
约聊人数: 2
  • 你适合出国读博么?

    一个Dr头衔在外人看来或许是光鲜的,其实不然。最近由Nature发布的全球研究人员(绝大多数拥有博士学位)收入和工作满意度调查显示,即使在相对高收入的欧洲国家,仍有差不多四分之一的科研人员年收入不到3万美元。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在30岁左右拿到博士学位并从事科研后的平均收入还不如他们那些没有选择读博的硕士、甚至本科时的小伙伴。读博首先要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这是考虑要读博的朋友首先要三思的。 但是,对于那些适合钻研学术并具备相应能力的朋友来说,在通过读博的训练成长为一名合格学者的过程中,那种由无法自拔的好奇心驱使进而推进人类知识边界所带来的挑战和成就感,那种能与全世界同领域最强大脑切磋技艺、分享成果,在学术观点上交锋交融所带来的思想激荡,却又是业界和其他非学术行业所不能给予的。在学界如果得到了长期的职位,你就是自己的老板,可以自我设定和调整工作目标,do what you love and love what you do。这种独立性和自主性所能带来的获得感和自我实现,也是其他行业所无法比拟的。另外,科研是一项高度国际化的事业,博士学位能给你带来通往国际学术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也就是说你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你研究领域的工作),这也将大大拓展你的国际视野和增强你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既然你会搜索关于出国读博的话题并看到这里,想必你也很想知道自己究竟适不适合读博和科研这条路。而我可以根据自身从学生到学者经历,以及读博期间为新入校博士生做职业发展培训的经验来帮你分析和规划。相信经过我们的交谈,你会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能解答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五个大类,每一大类里面我都举了两个例子: 读博和攻读本硕学位对创新能力要求的本质区别: e.g. 我本硕阶段考试成绩都很好,英语也不错,那就意味着我一定具备了读博的基本条件了?博士生到底是学生还是工作者呢? 各国间学术体系比较: e.g. 你知道在欧盟内假如你四年内获同一大学雇主聘任两次对你的工作稳定性意味着什么么?你知道北美体系下的lecturer跟英澳体系下的lecturer有什么区别么? 学界套路: e.g. 博士答辩应该注意什么?学术工作面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选导师以及和导师相处: e.g. 我应该刻意选择或者避免华人导师么?如果是一位外国导师,我应该给他/她送礼么? PhD & beyond: e.g. 除了科研,博士毕业了还有哪些其他出路呢?拿到学位了,我收获的仅仅是一纸文凭和我那个细小领域的专家知识么? *这里还有一个bonus可以提供给来咨询的朋友们:我可以告诉你英国某Russell Group(也就是英国的常青藤)大学2013-14年度全部学科的教师招聘录用情况,详细到每一个职位有多少个博士申请。如有需要了解的朋友,请提前告知专业。 以上的每一类话题都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因此在选择与我见面前,请把你的问题更具体化。毕竟一小时的谈话只能解决一个小问题。请把你的问题提前发给我,方便我做更精确的准备,期待与你的见面。 ---------------------------------------------------------------------------------------------- 目前坐标深圳,但也能为深圳市以外的学员提供远程咨询,如需要请在约见申请中注明。

    暂不可约
  • 如何规划出靠谱经济的欧洲旅行-交通篇

    欧洲是个神奇的地方,与中国国土面积相若的地域上分布着大大小小40多个种族、文化、语言和自然风光各不相同的国家。欧洲可以说是人类活动多样性的瑰宝和样板。得益于很早就开始的工业化,欧洲主要国家都有着完善而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这为我们游览欧洲时快速抵达各地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对于初到欧洲的朋友,这种便利往往同时带来困惑:有很多种换乘方案/线路可供选择,到底应该选哪个呢?同样是到一个地方,有时需时差不多的方案价格会差几倍。那些多花的冤枉钱用来多玩一个城市或者多吃一顿大餐该多好?!更严重的是,有时因为行程规划的疏忽,因晚点等原因导致无法接上后续行程。这种情况下要么忍痛放弃下一站,要么为了无法退订的酒店花更多的钱现场买全(高)价票到达下一站以接上后续行程。因此,你需要在行前就知道哪些交通工具,哪几家承运商是靠谱的,以及在什么样的地方预留多少换乘时间为宜。 再者,欧洲国家之间交通的互联互通(interoperability)做得很好。以铁路为例,一个国家的车厢和另一个国家的车厢拼成一列车,再由第三国火车头牵引的场景实在太常见。甚至有本国火车站由外国铁路公司管理和运营的情况(如著名的Basel Badischer Bahnhof)。类似这样的运营组织方式对运输企业来说倒是省事,却时常让游客蒙圈儿。记得有一次买了瑞士到荷兰的“高级软卧”火车票,上面赫然写着从"Wagen 178(178号车厢)"上车(车票还是德语的),可是开来的火车长度却连10节都不到,后来还是在列车员的指引下才找到"Wagen 178"上了车。说到卧铺,选择包厢类别时可得小心,如果是妹子的话应该不想被预订到和语言不通的大叔同处一室吧?因此,你需要一个有亲手完成过很多次预订的经验的人,和你一起打开同一网页手把手教你预订并告诉你注意事项。 有的朋友可能会信心满满地说,我英语好,走到哪都不会有问题(如果您觉得英语水平不足以应付自由行,请按 这里 约见美女刘老师给你突击一下口语)。我想说的是英语能派上很大用场的仅限荷兰(荷兰人什么语言都会,自称欧洲翻译机)、瑞士和北欧。在其他欧洲国家,特别是首都以外的广大非游客地区,英语的作用就呵呵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从阿姆斯特丹坐火车去柏林,火车头坏在荷德边境的小站,而此时会说三国语言的荷铁列车员早已下车,我只能透过只说德语的德铁列车员的肢体语言连猜带蒙到底发生了什么。后来旅行经历丰富了,才知道有好些app都可以在跨国旅行时用来克服语言障碍,实时掌握变化。这些app不光提供正晚点信息,还可以显示站台号、列车编组,甚至连线路上出现了什么状况(如接触网故障,轨道上落叶太厚导致限速等)都可以用英文显示出来。不过,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款app可以做到显示以上全部信息,你需要一个把这些工具用得烂熟的人告诉你如何搭配使用多个app以方便旅行。 以上例子都是初次欧洲自由行的朋友会遇到的典型问题。不过没关系,对于我,一个在欧洲工作学习生活了十多年的老司机来说,这些问题我很多年前就碰到了并早就完美解决了。特别是读博以及工作以后,我利用学术会议的机会着实云游了不少地方,旅行经验也在此期间突飞猛进。 另外,我不光愿意帮助您规划出靠谱行程,还乐意分享一些我自己通过长期摸索总结出的,能显著降低旅行中交通成本的窍门。比如我基本不使用网站上给出的默认换乘方案,而是会根据自己对路网和交通枢纽的熟悉自行手动设置换乘点。而且我说的降低成本,并不是指穷游,而是说用适度的消费也照样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旅程。比方说以我学术工作并不高的收入我也敢去北欧和瑞士这样世界上消费最高的地区玩个十天半个月。或者更简单粗暴一点,下面我列出正常票价和我折腾出的超低票价之间的对比(电子发票全部都还在,实在感兴趣想看的我可以给你看): London - Leeds火车票:一般现买113英镑,我现买53.9英镑(这个票价要求你中途下车一次,在同站台等7分钟坐上下一班车,仅此而已) Amsterdam - London欧洲之星火车票:正常买132欧元,我买59欧元 London - Amsterdam夕发朝至轮船加火车:正常150+英镑,我买84英镑(独享四人家庭海景房+荷铁一日全国通票) 荷铁一日全国通票:官网52.6欧元,我买17-22欧元之间,并可用券兑换官网没有的简易午餐一份:) Norway in a nutshell套票:官网1320挪威克朗,我自己DIY出来和官网路线班次完全一样的600-700挪威克朗 Stockholm - Helsinki游轮双人往返(夏季):正常400+欧元仅船票,我买256欧元还送赫尔辛基4星酒店一晚(其实我返程还免费升舱了,我会告诉你怎么做能免费升舱的) …… 我还能给您解释欧洲火车通票的预定规则,使用技巧以及隐藏优惠;欧洲各国跨国大巴比较;怎样订购机票可以随意改签等等等等。 在选择与我见面前,请把您的问题具体化并提前发给我,方便我做更精确的准备,期待与您见面为您规划难忘的欧洲之旅!

    暂不可约

行家自述

我是肖越凡,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政治学博士,曾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University of Amsterdam)博士后研究员(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从事欧洲研究委员会(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资助项目ChinaCreative关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From Made in China to Created in China)”的研究。 我的整个高等教育都在英国完成(BSc Essex; MSc LSE; MA Warwick; PhD Warwick),完成了从学生(本硕),学徒(博士)再到学者的转变。在对西方学术体系的认识由浅入深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博士阶段开始后,我积累了大量第一手申请学术工作和职业发展方面的经验以及对于国家间学术体系比较的看法,可以说现在已经能对西方学界一叶而知秋。除了从事自身学科的研究外,我博士期间还积极参加国际会议,也为欧洲智库写过政策报告和给非政府组织讲课。 正因为我对博士能做些什么和应该怎么做积累了不少心得,我在博士快毕业时担任了学校Careers Service的Research Student Skills Programme Advocate,为新入学的博士生做职业发展培训。培训的内容不仅包括作为一名学者必备的技能,比如怎样更有效地参加学术会议;也包括所谓的“通用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也就是那些既能应用在学界也可以跨界应用到业界的技能,比如怎样在媒体上用非专业语言向大众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引起他们的兴趣。同时,我还根据英国的“研究人员发展框架(Researcher Development Framework)”,帮助博士生夯实自己的技能强项和查找自身的技能短板。 作为过来人培训新人的这段经历,让我对怎样成为一名合格博士的理解更加系统化。因为我培训的博士生来自多个学院(人文学院、医学院、科学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也让我对博士这个群体当中的学科和个体差异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学术这条路看似令人羡慕,其实成材率是不高的,也只有圈内人才明白个中滋味。如果你有申请博士的打算或者刚刚开始读博,你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就了解未来的路会怎么样,怎样作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把这条路走下去、走得宽。我十分乐意和你分享一路走来的心得体会,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帮到你。

用户评价

暂无评价

暂时没有评价哦

常见问题

  • 「在行」能帮我做什么?
    展开
  • 如何开始使用「在行」?
    展开
  • 行家值得信赖吗?
    展开
  • 约见有什么规范?
    展开
选择约聊话题
你适合出国读博么?
如何规划出靠谱经济的欧洲旅行-交通篇
选择约聊方式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