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蕴刚
北京
科学家、创业者、投资人
评分: 9.5
响应率:
约聊人数: 106
  • 读到博士,就只能将科研进行到底么?

    或许是儿时的“长大后要做科学家的梦想”激励着你,或许你一直以来都是“别人家的好孩子”,从而非常“合理”地走上了读博这条路,再或许是你对“取得一份稳定的工作”的长久以往的追求……,不论怎样,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你可能不只一次的问自己这些问题:我是不是应该将科研就这样一辈子做下去?除了我的学术研究领域,我是不是别的什么都干不了?面对残酷的人生现实,我在犹豫转行,但是该从何下手?…… 作为一位在中国及美国一线科研环境当中浸泡多年的老兵,以第一人称视角经历并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作为在朋友和同行眼中已经完成“优雅转身”的我,相信我的故事可以给你带来不同程度的启发,并在实操层面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以及适当的进行资源的高效对接。 到2030年,现在世界上一半的工作岗位将会届时被机器所完全取代。眼下,学术圈这份吸引着你的“稳定”将会在众多行业的游戏规则被重新制定的大背景下灰飞烟灭。人生最大的遗憾存在于面对窘境以及潜在机会时的犹豫不决,找我聊聊,希望我能帮助你迈出这改变的第一步。 我于16年4月加入[在行],过去的几年间,我个人收获很大。希望能以我崇尚的知识分享模式,不断地结识各行各业的优秀的伙伴。 朋友们,在选择与我聊天前,请把你的问题具体化,并提前发给我,方便我做更精细的准备,提升谈话效率。期待我们的交流!

    ¥650
  • 如何快速撰写并成功发表学术论文

    过去一段时间,[在行]这个平台给了我很多与徜徉在学术圈的朋友接触并交流的机会,通过分享我的故事,给在路上面临不同人生选择的朋友以启发。期间不少朋友都会问起在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方面,我是否能更多的介绍一下,特别是对我攻读博士学位的2年10个月期间,发表12篇一作文章的经历很感兴趣。于是乎,我便开设了这个话题,希望可以专时专用的把论文这件事情说透彻,让尚未摸清学术论文诀窍的朋友快速上路,早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过去的几年间,我先后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会议论文40余篇,并担任核心期刊杂志的副主编,以及15家不同期刊杂志的匿名审稿人,据不完全统计,经我审阅的学术论文超过150篇。 科技论文中的图表和文字的创作皆有规律可循,Excel出图的时代早已经结束,数据可视化的开源软件将会大行其道,先看图再说话是科技写作的一条捷径,杂志审稿人的心理是可以准确把握的,杂志主编的生杀大权也可以由你自己控制。上述的几个小话题只是我们谈话的冰山一角,相信这次交流会给你带来高价值的收获。

    ¥599

行家自述

我拥有可爱的儿女,勇敢智慧的妻子、以及令我敬仰的父母。一生追逐真理,对人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和不断升华有着执着的追求。崇尚活到老学到老,喜欢通过跨界与分享结交天下朋友。痴迷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模式,深信商业化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的捷径。立志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核心力量中的一部分。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美国克拉克森大学博士,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硕士,清华大学本科。 美国硅谷风险投资基金合伙人,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北美总经理,佳格天地公司联合创始人。重点关注农业、环保、能源、教育等支柱行业内的新技术应用。爱好阅读、摄影、各类体育及户外极限运动。 职业生涯初期,供职于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ERM咨询公司,任研究科学家及高级工程师。曾获得美国国家杰出人才称号、美国国家实验室特别贡献奖、以及全美优秀博士论文奖、全美优秀研究生奖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任Ener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杂志副主编,五年影响因子3.221。 乔布斯1995年曾参与录制《Triumph of the Nerds》电视访谈节目,其中老乔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If you set a vector off into space, and you change its direction just a little bit at the beginning, the difference is dramatic when it gets a few miles out in space. If we can nudge it in the right direction, it will be a much better thing." 18岁的你,大概率已经高中毕业,很快要走进大学,拥抱一种很吸引人的叫“自由”的东西。 24岁的你,就要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业,面对即将开始的崭新的职业生涯,又兴奋又紧张。 30岁的你,已经在职场上打拼、或读博士做科研多年,对自己眼下走的这条路,有些怀疑。 35岁的你,有了自己的小家,作了人父或人母,幸福之余,常会想自己的一生是否已如此。 过去几年,与国内外几百位在18-35岁年龄段的同学,分别就关于“求学”、“科研”、“求职”、“创业”、“投资”、“感情生活”、“子女教育”等话题展开过深入的讨论,不少同学的人生在交流之后发生了积极地转向,纷纷收获了久违的幸福感,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乔布斯在二十多年前告诉我们:在这个人人低头匆忙赶路的时代,别忘记抬头看看自己的北极星。年轻时候在错误方向上的一小步,若干年后,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去修正。通过【在行】这个平台,希望可以有机会与更多的年轻朋友交流人生故事,彼此分享、彼此启发、共同改变、共同成长。

用户评价

暂无评价

暂时没有评价哦

常见问题

  • 「在行」能帮我做什么?
    展开
  • 如何开始使用「在行」?
    展开
  • 行家值得信赖吗?
    展开
  • 约见有什么规范?
    展开
选择约聊话题
读到博士,就只能将科研进行到底么?
如何快速撰写并成功发表学术论文
选择约聊方式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