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北京
冰风暴影业副总裁、首席内容官
评分: 9.3
响应率:
约聊人数: 14
  • 影视媒体产品小而美的生存之道

    挺神奇的,这些天,有好几个线上认识的人找我谈合作,范畴基本都是影视和媒体领域的。但在交谈的过程中,我总是发现这些项目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 点击量、收看量、阅读量这些数据,真的是越多越好么? (潜台词:那就只能导致批量的数据造假,这和电视机构花钱买收视率没区别。) 影视项目的三大法宝真的就是“大IP”、“小鲜肉”和“高投入”么? (潜台词:今年以来若干部符合这三大要素的影视作品都折了。) 只要把综艺娱乐节目进行直播化,或者直播平台创制几个直播化的综艺节目,就是“直播”形态的升级么? (潜台词:没那么简单,否则那些直播平台早都主流化了。) …… 其实还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多从事这方面事业的朋友,太想在自己的产品里无所不包,无所不全了。但其实,能准确地挖掘出用户(观众)真正的需求,能专注地做好某一个细分领域,已经很需要精耕细作了。 如果你还不清楚自己的产品可以精准聚焦在哪一方面,那我就来帮你一起分析分析吧。真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更何况,我还是个在行的旁观者。 我在电视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都耕耘过多年。想来,我的经验(也包括教训),还有人脉与资源,有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交个朋友,一起聊聊吧。 我在电视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都耕耘过多年,相信能帮到你

    ¥300
  • 你的好项目,也许就差个“好故事”

    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迪士尼中国电视部担任节目编导。当时我的老板经常说到一句话:“迪士尼的最大本领,就是会讲故事,而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所以,不管你做什么,会讲故事绝对是第一要务。” 当时我没意识到,这个观点对我后来职业发展的影响有多么大。后来我成了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制作了无数条新闻,浅显的、深度的、八卦的、严肃的……甚至获得了些奖项。后来回过头来看,我其实几年的职业训练,就是在不断练习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让你的观众喜欢听。 再后来,我不做记者了,改行做商务合作、市场营销等等,甚至一度涉足创投圈。但在每一个领域中,我都发现,不管你做什么工作,只要这份工作是需要和别人打交道,那你最需要练就的,就是讲故事的本领。但是,在这个浮躁的世界,很多人都忘记了自己的这种天性。 讲个好故事并不难。不管你是什么行当,不管你有什么好项目,如果你不知道该怎样讲个好故事,吸引到你的合作伙伴或投资人,那就找我聊聊?相信我会给你一些好建议,甚至帮助你找到自己讲故事的天赋。 一个好项目的必备因素之一,是要有个好故事。但,你会讲故事吗?

    ¥300

行家自述

我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实在不愿称自己的母校为“中国传媒大学”)文艺编导专业。毕业后的履历比较复杂—— 1年的迪士尼中国电视部职业生涯,让我学会了如何讲故事。 3年的上海电视台电影条线记者生涯,让我学会了如何挖掘好新闻。 2年的上海电视台深度调查记者生涯,让我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记者。 3年的土豆网商务合作生涯,让我从体制内转型到了体制外,并完全拥抱了互联网——我到土豆网的那一年,整个网站不到50人;等我离开时,土豆网已到500多人规模。在那期间,我用很少的成本,把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北京卫视等等电视台变成了土豆网深度的合作伙伴。 2年的阿里巴巴集团会展部生涯,让我在阿里巴巴这个神奇的地方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思维方式转变。 之后又二进宫,回到SMG东方卫视,担任北京首席代表、业务拓展部对外推广(驻京)主任,负责北京地区的资讯采编、项目和节目的合作创制、媒体资源整合营销、市场公关宣传以及新媒体渠道拓展等工作。说实话,体制内的确不适合我,但我很感谢我的这个老东家,它让我在这个集体中工作的几年,进一步学会了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不认为自己是个在某个领域很称职的行家。但我自认是个很好的学习者——学习者很大的优点就是,十分愿意无私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骄傲和眼泪;我相信,和我的交流,会让你对很多事情,产生不一样的视角。

用户评价

暂无评价

暂时没有评价哦

常见问题

  • 「在行」能帮我做什么?
    展开
  • 如何开始使用「在行」?
    展开
  • 行家值得信赖吗?
    展开
  • 约见有什么规范?
    展开
选择约聊话题
影视媒体产品小而美的生存之道
你的好项目,也许就差个“好故事”
选择约聊方式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