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轶蕾
上海
互联网运营
评分: 9.3
响应率:
约聊人数: 52
  • 进阶:APP运营实战诊断

    如何定义一个APP产品的成功?更多用户?更多收入?有更多用户就会有更多收入?不一定。 如何精细化运营?经过前期夺命狂奔或细水长流式的发展阶段,留下来的套路并不见得一直有效。 如何分析数据?很多时候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分析历史数据,而是有的数据甚至从未被统计过。有的指标从未被提及和定义过。 APP经过0-1(冷启动)阶段能活下来很不错,但要继续发展壮大更不容易。实际存在的错综复杂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话题内容有且不限于: 1. 挽回流失 2. 用户留存改善 3. 转化不佳的原因&提升方式 4. 关键指标体系梳理 5. 提升收入的办法 6. 精细化运营方案 7. 增长模型 这个话题线头很多,不同的商业模式,具体情况,要聊的东西不太一样。拍话题前请给我详细的背景介绍。 在有限的时间里,我觉得可以承诺做到的事情是帮您整理一下各种线头,再找到一个切入点先开始行动起来。 # 补充说明: 1. 时间有限,一次交谈解决不了所有难题,但肯定可以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2. 并不需要您认同我的所有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 每个问题都有它产生的大背景,因此我们总是需要重新思考,希望一劳永逸地获得解决方案,这是应试教育留下的坏习惯。本人坚决抵制此种坏习惯。

    ¥599
  • 数字化转型企业的应用运营

    实施数字化转型意味着您所在的企业势必自建了以云+移动端架构的平台,并开始运营某个或一系列手机应用。 由于投资技术并不等同于数字化转型,最终落到实地的还是要把这些个移动端APP运营起来。 数字化转型企业的应用运营的复杂程度是大于原生数字化的企业的,因为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应用运营本身,还有整体战略、技术架构、服务管理等等方面。 #这个话题我们可以聊聊: 1. 数字化转型企业的APP普遍存在的问题 2. 如何看待APP渠道的价值 3. 数字化转型企业的APP如何运营 4. 如何制定统一的移动化战略 5. APP运营的工作内容 6. 常用的APP运营数据指标 7. 如何定义一个用户 以上是我列出的一些细分话题,实际交谈并不限于如上内容。您可以将自己的具体问题梳理一下给到我,并务必注明细分行业和背景。 # 补充说明: 1. 时间有限,一次交谈解决不了所有难题,但肯定可以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2. 并不需要您认同我的所有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 每个问题都有它产生的大背景,因此我们总是需要重新思考,希望一劳永逸地获得解决方案,这是应试教育留下的坏习惯。本人坚决抵制此种坏习惯。

    ¥599
  • 如何以有限预算从0启动运营一个APP

    成功运营一个APP并非撞运气,这些年APP运营早已成体系,有规可循。 上架应用市场然后就期待用户自己涨起来,事实并非如此轻易(甚至上架也有可能误导算法和用户而导致没有自然下载的情况) # 这个话题可以帮您: 1. 避免浪费时间做盲人摸象式的局部方法论探索,帮您梳理从0启动运营一个APP的完整体系思路和行动步骤; 2. 着重于尽可能地把事情一次做对,毕竟大部分公司不是BAT,禁不起几次三番推倒重来浪费资源。 #注意这是个定制细分问题的话题: 在APP冷启动阶段以内(大范围不建议跑题)朋友们请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花些时间梳理一下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的,具体的,具体的问题明细给到我。 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实用话题才可能被实用地探讨。 # 交谈内容有且不限于: 1. 移动应用生态体系 2. App用户生命周期 3. 用户画像 4. 影响App下载量的重要因素 5. 从0启动运营App的行动步骤 6. 决定冷启动成败的关键因素 7. 0-1阶段如何定义一个App的核心数据指标 8. 运营角度看0-1阶段产品问题 9. 从0制订App运营目标&预算 # 补充说明: 1. 时间有限,一次交谈解决不了所有难题,但肯定可以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2. 并不需要您认同我的所有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 每个问题都有它产生的大背景,因此我们总是需要重新思考,希望一劳永逸地获得解决方案,这是应试教育留下的坏习惯。本人坚决抵制此种坏习惯。

    ¥599
  • 互联网运营入门基础

    这个话题来源生活,我看到有朋友还没入门运营就直接跨界操盘互联网项目了,失败率可想而知。承认自己有不熟悉的事情,以初学者心态从基础学起,至少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 与您分享: 1. 本人总结的100个互联网运营关键词,包括中英文含义、使用场景等; 2. 就当下您认知有疑问的地方深谈,可以具体提问,我一个一个回答; 3. 帮您破解当下实际操作有难度的一件“小事” 4. 给您一个互联网运营入门书单体系+我本人读过的笔记,从互联网运营到关联岗位到网络科学等等(国外作者居多吧 以上是我考虑过的适合入门互联网运营聊的内容,实际交谈只要在主题范围里的,可以不限于话题大纲。 # 补充说明: 1. 本话题不介绍、不推荐工作,不帮看简历; 2. 时间有限,拍话题之前建议整理一下自己的具体问题,认知上的执行上的均可; 3. 一次交谈解决不了人生问题,路终究是由自己走出来的。

    ¥599

行家自述

十四年互联网市场和运营经验,八年独立为企业提供互联网运营服务的项目经验。 #我擅长的细分领域# 基于企业自己开发的互联网产品如App、小程序、O2O产品服务的,自建运营规则和数据库的全域互联网运营。 (并非淘宝天猫京东等基于平台规则的平台运营或某个单项职能的运营,在此明确一下) #我的优势# 1. 有多次独立启动运营完整互联网项目的实战经验,有成功经验,也趟过不少坑 2. 熟悉互联网运营相关部门如:产品、设计、开发等岗位的技能维度要点 3. 对于特定的几种商业模式我已经有成体系的运营模型,也积累了不少切实的日常执行层面的方法论。 当然所有的优势都并非永久,在实际工作中,我依然会困惑,持续更新迭代ing #我的经历# 自2007年进入互联网行业开始(供职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是阿里巴巴)迄今为止在互联网行业工作14年了。研究过早期的社交产品、遭遇过百团大战、经历微博微信的崛起和成熟、是国内最早负责运营垂直商城APP的一拨人之一、代理过信息流广告、操盘过O2O整合业务,在大厂干过市场、在草根创业公司负责过运营,经历了阿里历史上第一次IPO。 经历了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整整十年,期间恰逢“互联网+”,自此独立为各种企业提供互联网运营服务。 我似乎思考和折腾过不少事,做过有成有败的项目,现在感觉很多事情似曾相识,往前追溯总有原型,往后延展又总有人重蹈覆辙,真是历史从不重复,但总押着相似的韵脚。 #具体案例# 07年,在阿里巴巴负责某省市场,与团队一起从0到半年全国新区业绩排名第一,琐碎辛苦不多提,总之有幸在中国最完整的电商产业链的大平台上努力过; 11年,在丫丫负责全网市场公关工作,在微博初上线时代,经历了官微从0到首个10W+粉丝的跃迁(多亏前老板英明决策),后来和产品团队从0启动运营掌尚育儿APP1.0版,上线当月被App Store推荐至大中华区垂直榜单前三; 12年,在麦包包独立负责APP商城运营和官网商务,从0启动运营至首个100W+营收; 14至今,我以一人企业,独立提供互联网运营服务,实际提供过服务的企业(部分): 一仟金融、瓦尔塔蓄电池、唯一视觉、联艺凯文酒店、岸峰设计、又乐餐饮、国大口腔、阿满食品、21Cake等等 距今最近的运营服务项目: 20~21年,为21Cake提供App运营服务,三个月里移动端业绩较上一年同期增长30% 至于咨询过的企业真心挺多的,毕竟过了这些个年了,在此不一一列举。 总之万幸在合适的时间做对过一些事,也踩过不少坑。观察和实践着各种变化,理解和尝试“不可思议”的事是我作为一个互联网人的乐趣。 (至于是否“不可思议”全看角度,毕竟这个世界上很多伟大成就都是由传统意义上的疯狂人类做到的。如果只是透过自己的眼睛去看,那一切都没问题。

用户评价

暂无评价

暂时没有评价哦

常见问题

  • 「在行」能帮我做什么?
    展开
  • 如何开始使用「在行」?
    展开
  • 行家值得信赖吗?
    展开
  • 约见有什么规范?
    展开
选择约聊话题
进阶:APP运营实战诊断
数字化转型企业的应用运营
如何以有限预算从0启动运营一个APP
互联网运营入门基础
选择约聊方式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