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军
杭州
开始众筹CEO,多家媒体创始人
评分: 9.5
响应率:
约聊人数: 6

    行家自述

    我出生于1976年。家门口的很普通的小学、初中、高中毕业。复读一年后,考上当时的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四年的大学生活,就是抽烟喝酒,吃喝玩乐,当然也看了不少书。毕业后,考上老家一家党报。干了一年,了无乐趣,本想去广州,恰逢杭州《都市快报》招聘,误打误撞,从此定居杭州。在快报做体育也做点文化,同时写点球评什么的。2001年,《青年时报》创刊,听说全国各地来了一帮不错的人,兼没能扛住当时该社社长一张小纸条上列的“转会”补偿数字,跳槽了。 在《青年时报》最早负责文体部,做了个“球火中烧”的特刊,道上哥们给面子,说很牛,仅次于当年如日中天的《南方体育》。后来又做了文化生活周刊“杭州杂志”,到现在还有不少人收集在家里,舍不得卖废品。2003年,领导偏爱,让我做了所谓浙江最年轻的副总编,同时又分管了浙江新闻、美编等一些部门。对设计、深度新闻以及非虚构写作下了一点点功夫。 2004年,辞去职务,外出体制创业。创办早几年间杭州零售市场的一朵奇葩——《行报》(现在叫《行周末》)。这是个生活时尚类的报纸,现在一直还在着,活得还可以。创办这份报纸的过程遇到人生最大的困境,大到令人难以想象(至于是什么,可以私聊),至少有好几年,我们创业的一帮人被压在地板上喘不过气。后来没办法,内部团队再创业,做了速贷邦以及东融资产,现在成立集团了,已经涉及民间金融的全产业链,大号叫东融集团。我算是小小地早期参与了一下。 前年,我还是熬不住寂寞,拉了一支队伍,做了一份互联网的阅读产品,取得不错的效果,原以为我将创造奇迹了,一份好的互联网杂志可以直接靠内容卖钱养活自己。现在来看,比较天真。收获是,奠定了我对新媒体以及移动互联网的理解。这次创业无疾而终后,我花了几个月认真反思了自己,开始了最郑重的一次互联网创业,做一个生活风格型的众筹平台——开始众筹。那些一起十多年的老伙伴们,也很支持我。 我是跳跃感和发散性很强的人,而这次创业,应该是我所有做过的事情里逻辑最严密,计算最精确,节奏最完整,也是最拼的一次。从今年3月份PC端开始上线,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完成什么样的指标,流量如何从点到面,团队结构到每一阶段到怎样的状态,每一步花多少钱,几乎全在掌握之中。平台上每一个众筹项目也几乎都成了社交网络上传播的爆款。 记得今年想做这个项目时,我和几个投资人聊天。我说,按理,我也算年少成名,经历过低谷,也获得成功,享受过互联网媒体的巅峰体验,钱的刺激感对我来说应该忽略不计了。那为什么,我在近40岁的时候,还要从0到1,从头再来做一次纯商业的创业呢?   - 传送门 - 开始众筹 - 这就是你报复平庸的方式 微信公众号:开始吧(ID:kaishizhongchou)                    

    用户评价

    暂无评价

    暂时没有评价哦

    常见问题

    • 「在行」能帮我做什么?
      展开
    • 如何开始使用「在行」?
      展开
    • 行家值得信赖吗?
      展开
    • 约见有什么规范?
      展开
    选择约聊方式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