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华
深圳
理工博士,研发总监,系统思维实践者
评分: 9.3
响应率:
约聊人数: 26

    行家自述

    王星华,男,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原产自我国东北,求学于上海交大,硕士毕业后内销转出口到香港,定居至今,现创业于深圳。 受益于从事理工科,很早接触自动控制思想,埋下一颗了解系统的种子,并在后来担任本科班主任、上海交大空手道协会会长、极真空手道技术指导、上海交大附中课外辅导教练等过程中,不断地实践,完善了系统思维的建构。在此期间,也做了一系列有趣有益的尝试: -把大学物理等课程原理引入空手道教学(可能是唯一一个在教腿法时带学员做力学分析的教员) -率先在大学社团内部开展系统化管理培训,保持管理队伍的三层梯队衔接 -开发并执教上海交大附中空手道选修课程,获学生评价“最受欢迎的选修课老师” -设计并主持系列专业选择讲座,好多学生表示:大学读了几年,听完才了解了“大电院”的知识版图概念 后来来港攻读博士学位,苦心学术之余,一直寻找各种机会搭建起学术和实业的桥梁(建立系统反馈闭环)。 读博的过程,是对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百般锤炼的过程。尤其是对于侧重理论分析的学科,需要在非常抽象的概念中抽丝剥茧,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而理论的有效性,则需要历经“理论——实践反馈——修正——新理论”的不断更新才能逐渐得到完善。很幸运,后来我有机会负责与华为合作的研发项目,统筹技术开发+项目协调。华为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使我得以在项目实践中,对博士课题的理论,以及系统整体化的思维框架进行了检验和验证。项目结束时,我们提交的研发成果得到了各方的一致认可,并将其应用到了华为产品开发的过程中,现在仍在服务于华为某产品线的研发。 博士毕业后,我进入智慧中国研究院,历任项目经理、新能源中心主任、香港分院副院长等职,做过技术、申过政府资助、带过项目、做过管理、领导过产业孵化。业务的迅速发展,让我从关注小团队的研发系统管理,逐渐转向了中型团队商业系统的设计、构建、管理、运营。这个丰富的过程让我愈发体验了系统之美,从如何打造有战斗力的团队——体系的价值结构设计,到“Work Smart” insead of “Work hard”——善用系统的杠杆作用最大化产出,再到产业趋势分析——如何识别系统中的增强回路与调节回路……在后来从事机器视觉的创业项目中,这些深入的思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一开始做调研、市场分析、讨论商业模式、撰写商业计划书……一直到成功融资,公司渐入正轨,我和伙伴们走得相对顺利。 在创业的过程里,我也有机会受到一些朋友的嘱托,帮他们看看商业计划书,修改一下融资报告。作为一个分享症候群患者,我也很乐意将一些撰写融资计划书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教训”)分享给大家。然而和好多朋友沟通过后,发现大多数问题的重点不在于BP不漂亮/版式不突出/论述过程不顺畅,而在于对问题的根本缺陷视而不见——不是不想看,而是”看了“,但真的”看不见“。究其原因,在于缺乏系统思维的能力和习惯,难以洞察系统组成间的作用机制,见树木不见森林,在死胡同里意图发力狂奔。因此,开设这个话题,愿尽绵薄之力,和各位探讨探讨系统思维,在思想的密室里,开扇”从整体看世界“的窗。  

    用户评价

    暂无评价

    暂时没有评价哦

    常见问题

    • 「在行」能帮我做什么?
      展开
    • 如何开始使用「在行」?
      展开
    • 行家值得信赖吗?
      展开
    • 约见有什么规范?
      展开
    选择约聊方式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