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上海
南方人物周刊杂志社资深记者
评分: 9.2
响应率:
约聊人数: 5
  • 理工科学生如何进行科学写作

    在信息社会,如何向公众介绍自己的研究,如何更好地对一些争议性问题发言,正在成为年轻科学家们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我碰到过很多理工科学生,对科学写作很感兴趣,却不知道如何入门,我很愿意与这些人分享我从理科生到科学记者的十年心得,科学写作有它自己的技巧和方法,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放松。 我的本科就读于物理系,研究生专业是生物信息学专业,2006年毕业后进入《牛顿科学世界》杂志社担任科普编辑,2010年进入《南方人物周刊》担任科学记者至今。是科学松鼠会创会成员之一,作品曾多次入选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年度科学报道选,曾获2012年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报道奖,与人合译过科学史图书《输血的故事》。  我愿意与你分享的内容包括: 要写什么,什么人在读你的文章; 如何写; 怎样把作品发表出来? 同时,我也非常愿意为有意进行科学写作尝试的年轻学生提供各个方面的实用建议。 PS.在选择与我见面前,请把你的问题更具体化。毕竟一小时的谈话只能解决一个小问题。请把你的问题提前发给我,方便我做更精确的准备,提升见面效率。期待与你的见面。  

    暂不可约

行家自述

我是李珊珊, 现在是南方人物周刊杂志的资深科学记者。 我毕业于复旦大学,喜欢阅读和写作,喜探究,爱分享。 还差一个月,就是我正式进入科学写作领域的十年纪念日了。 我本科学的是物理学,研究生专业是生物信息学,2006年毕业后进入《牛顿科学世界》杂志社担任科普编辑,2010年进入《南方人物周刊》担任科学记者至今。 我是科学松鼠会创会成员之一,作品曾多次入选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年度科学报道选,曾获2012年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报道奖,与人合译过科学史图书《输血的故事》。 从在《牛顿科学世界》做编辑时开始,我就经常会碰到很多科学家,一开口可以讲出很好的故事,但让他们自己写,写出来又变成了对读者而言非常不友好的教科书模样了。我觉得主要误区在于,自然科学方面的工作者往往觉得科学写作是一件很神秘,很艰难的事情,事实上,科学写作有它自己的技巧和方法,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放松。 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帮到你。  

用户评价

暂无评价

暂时没有评价哦

常见问题

  • 「在行」能帮我做什么?
    展开
  • 如何开始使用「在行」?
    展开
  • 行家值得信赖吗?
    展开
  • 约见有什么规范?
    展开
选择约聊话题
理工科学生如何进行科学写作
选择约聊方式

推荐专题